当看见孙子琳琅满目的玩具时,我就会油然想起自己童年时手工创造出的乐趣……
那时,大杂院的男孩子们都会做玩具,也大都就地取材。我们将长五六厘米宽二三厘米的竹片,在间距二三厘米处各钻一个小孔,穿上线绳后,制作成“母老虎”。当用两手的手指扣住线绳两端拉动时,竹片转动,会发出“嗡嗡嗡”的类似于母老虎的声音,很是有趣。或是挖来一些黏土,用手捏啊捏,可以捏出坦克、飞机、大炮和客车、JN江南登录火车等。那时候的我们,一边捏一边抹脸上的汗,弄个花脸儿,也不在乎。院子里的孩子们,会比谁捏出的东西更像、更酷,大伙会为获胜者拍掌喝彩。
有时,我们也会自制“水枪”。找来一截数十厘米长、几厘米直径的竹筒,一端截成空心,另一端留下竹节,中间钻一小孔;再找一根细木棍,一头包上一团旧布,置入竹筒中制成“水枪”。玩的时候,左手握竹筒并将其伸入池水中,右手握细木棍的一端,用力抽一下将水吸入筒内,再用力推动细木棍,顿时,呼的一声,一股水便喷射而出,射中十余米外的“目标”。如此反复操作,非常有趣。
自制弹弓。找一小段呈“Y”状的树枝,修理光滑后,再找一截十来厘米长的橡皮筋,分成两截,分别绑于“Y”状树枝两边,再找一小块牛皮,两端钻孔后,分别穿入橡皮筋系好,一把男孩子标配的弹弓就做好了。我们用小石子包在牛皮里,左手握住,右手拉动橡皮筋,嘣地一声响,石子如子弹般射出。我们常比赛谁射得远,谁射的命中率高,快活得很。
我们还会自制“手枪”。这种枪是模仿小人书或电视剧中八路军战士手握的“手枪”,做好了以后很酷。简单的制作是用若干张质地较好的旧书纸,折叠成“枪头”“枪杆”“枪膛”“枪身”“枪把”和“弹夹”,再组合一下,即成一把“手枪”。不过,这种纸手枪只能拿在手上,一边口里喊“杀”,一边作“扣动扳机”状,不能打响只能靠意会“杀敌”。更好玩的是另一种“手枪”,枪身主体造型用木料制成;其上,固定一小段钢管作“枪膛”;其前方固定一枚废旧的医用注射针头,凹口与之相对;再用几厘米长的一根钢针,作“撞针”,JN江南登录其尾端屈成钩状,穿上几厘米长的一截橡皮筋,一把“手枪”就做成了。我们玩时,将从火柴头上抠下的火药,塞于针头内;向后拉动橡皮筋,松手后,让其带动“撞针”撞击火药,这时就会因火药爆炸发出“噼啪”的声音,更接近“真枪”,让我们兴奋不已。
自制“滑板车”算得上是较为大型的玩具,其做法也较为复杂。先找一块能坐得下一个人的结实木板作“车身”主体;再在其尾部底下钉上一根木条,木条两端分别穿有一只轴承;又在其前部底下钉上一段木条,分别向木板左右延伸若干厘米,可作“脚踏”,中间打个孔,穿过又一根木棍,木棍朝上一端横向再钉上一截木棍作“方向盘”,朝下一端装有一只轴承,一辆滑板车就大功告成。我们玩时,一人坐于其上,若是上坡,须有伙伴在后扶住双肩往上推,三只轴承滑动向前;若是下坡,则只需自个双足踏定“脚踏”上,双手扶稳“方向盘”,便可自行“骨碌碌”轰响着向前滑动,那种“飞车”般的刺激,甭提多过瘾啦!
童年,我们快乐地自制玩具,快乐地与同伴玩着玩具。虽然那时的条件很简陋,没有现在这么多好玩的玩具,但这些自制玩具仍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。